Culture 企业文化
有人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也。也有人道,“读经易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是说,读书也需有天时地利,人书合一之境地。这无外乎在告诉人们,读书需要时间与心境。但我始终觉得读书只是源于一种心灵的渴求,美好的阅读可以洗涤心灵,不同的心境有不同的阅读渴求和阅读感悟,它们没有好坏对错,皆是人生中不可重复的一种阅读体验。倘若每一次阅读都要细心选择、换算,那么享受阅读就会成为无法实现的愿望了。
金秋九月,天高云淡,芦花飞白,正是读书的好时节。选一个迷人的午后,坐在窗边翻一本厚重的旧书,午后红茶散发着浓郁的香甜,猫咪懒洋洋地趴在脚边,阳光把这一切晒成金黄,混合着这慵懒的时光。那些年,我们的阅读,闪闪浮现。
同样的九月,暖暖的阳光照耀在花儿脸上。那时我们小学还没有图书馆,老师就成立了“图书角”,让我们把自己的“课外书”带过来,当时的我们还不懂“名著”的含义。从家里搬来一摞摞童话故事、连环画,却被告知:“所交图书不符合要求。”但是,这丝毫不会影响那些故事在孩子们中间流传。每个受到大家喜爱的故事主人公都被我们抢着冠之于自己的姓氏后面,“李皮皮”、“张舒克”就这样诞生了。初中时,学校有了图书馆,但却形式大于内容。没有自由开放时间、不可借阅,只有每周一次的阅览课上才可窥见其真容。当阅读成为一门“课”时,好像阅读的心情也变成了上课的心情,“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敷衍了事”也就成了必然。那时的我更喜欢一本本地买书,然后一本本地看完,最后把它们藏在书架上,然后隐隐约约认为,把书堆满书架,很有成就感。这样闲适的日子到高中戛然而止,一切与高考无关的“闲书”都被封杀在教室外。但不知道为什么,躲在小山一样的参考书、练习册之下的忙里偷“闲”却是一种更让人难以忘怀的阅读体验。进入大学,当我站在真正的图书馆前的那一刹那,我发现自己实在是一个浅薄的人。我惊叹古人“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态度,我喜欢诗中梅兰竹菊的慠幽坚淡。所以,读前人的文章,我大多抱着欣赏的态度,转而思考,在摸索自己的过程中,去解释那些想落天外的心思,然后,豁然开朗。小的时候,总爱一些装帧精美的书,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越来越偏爱那些泛黄的纸张,最爱看那些书扉页中夹着的借书卡,总是会猜想曾读过这本书的人当时的心境。
现在读书,比以前条件好了许多。电脑上可以装个“图书馆”,手机可以阅读电子书,从三秦到当代,从国内到海外,从名著到微博,只要你愿意,就能读到一生读不尽的文字。可是我却没有当初那忙里偷“闲”的心境了。前几年常想,如果我有一台时光机,一定要回到小时候把那些个阳光明媚的读书日子拍摄下来。后来,慢慢释然,照片只能用来回忆时光,而阅读却更有能力创造时光。它让我们有机会超越时间、空间,不断发现,不断惊喜,真正的阅读是一种纯粹的探险和享受,你从未功利地想从它那里获取什么,没有预谋,没有压力,你只是在那里模糊地品味了生活。你哭,你笑,你恨,你爱。你读过它,然后你忘记,转过身,回到忙乱的现实里。阅读,经由你那一刻的感情而催发,因为你喜,你读到喜;因为你悲,你读到悲。
秋风渐起,院子里的桂花开了,拿起一本书吧,面对着自然界最真切的生命,用心阅读。
(新天绿色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人力资源部 孙磊)
Copyright © 2010-2018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16575号-1 新天绿色能源